這時的青花瓷圖案多扁橢圓形菊花紋樣,其葫蘆形葉紋不像元代層多而規矩,風格較柔渾豪放,常見的為松竹梅、竹石芭蕉和纏枝花紋,也有牡丹、蓮花、菊花、茶花及靈芝紋及如意頭形云肩與變形蓮瓣等。其中,或空白或繪以團花。隔斷籬笆的園景極其新穎,有寬闊的蕉葉、奔放的龍紋及草書“福”、“壽”等字,筆意流暢,再襯以較為白潤肥腴的釉面,時代特點鮮明而。
宣德青花瓷較多新樣,如石榴式尊、獸耳四方折角八棱瓶、貫耳瓶、盒、匜、豆、盂、爵、花盆、文具、筆管、龍柄鳳首流壺、天球、梅瓶、龍缸、罐、出戟蓋罐、爐、缽、花瓶、厚胎大碗與骰盔等。此時所制的大盤比永樂時多。有一種86厘米之特大盤,繪以九龍海水,為其中之。景德鎮御器廠遺址也曾出土了各式瓶、盆、缸、盤,大器很多,彌補了傳世品之缺。中型器以收口、折沿與菱花口為常見,在今故宮博物院所藏的 750件宣德青花器中就占50%以上,只有2件書款。
乾隆時期的青花瓷(1736——1795年)
1.制型:瓷胎薄薄兼有,方式應有盡有。有日用器、陳設品、紙墨筆硯、祭奠用品,借有印盒、小瓶等。
2.工藝:比康熙時有所打破,有粉彩轉心瓶,青花五孔雙活環瓶。嘉慶時有活環,但有搭釉景象,乾隆時皆無搭釉,雙環活絡。年夜件器,不變形,工整,薄薄平均,成型線條僵硬,不及雍正時平寧。
3.胎釉:堅致細白,硬度不及康熙,釉細瑩潤,光芒好,部門仿康熙漿白釉。民窯有灰青釉。
4.青花:后期擔負雍正朝仿明永樂宣德的,色灰,機械,不及雍正斑斕,但圖象清楚,呈色不變。漿白釉,康熙細,乾隆粗。乾隆色陳,康熙青灰。漿胎青花,重量沉、有開片,乾隆仿康熙,釉面不服整,有桔皮紋。借有小巧青花加彩、胭脂紅青花。
5.紋飾:民窯繁復。后期開初以兇祥圖案爲首要圖案,如百鹿、靈芝、團形篆書壽字和山川、風景等。
6.款識:篆書款刪多,楷書款加少。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。有仿宣德、成化款,有花押款。
乾隆與嘉慶時期青花的比擬:
1.制型:乾隆沉浮工整,薄的也平均。嘉慶薄重蠢笨。
2.工藝:乾隆詳實,考究建胎,圓足,露胎未幾。嘉慶粗糙,不考究建胎,足滾圓少,尖狀多,露胎也多。
3.胎釉:乾隆胎量堅致細稀,釉色細白亮光。嘉慶胎量粗松量沉,白中閃青,亮光度差。
4.青花:乾隆光芒光耀雜實。嘉慶灰暗,色不不變。
5.紋飾:乾隆繪畫工巧、題材仿古多。嘉慶繪畫粗糙、題材兇祥圖案多。
總之,嘉慶以后,經濟式微,青花衰退,粉彩刪多。光緒時,青花一度惡化。按照清宮檔案,光緒婚配時,燒制很多仿康熙的青花瓷。許之衡撰《飲流齋說瓷》記載:“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,亦有極粗者”。
南京保真交易青花瓷器成交率高
更新時間:2023-09-06 05:07:57